- 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6:18 点击次数:191
图片
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句话:“爱自己要尽心尽力,爱别人要适可而止。”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我内心深处关于爱与被爱思考的大门。
长久以来,我们总是被灌输着无私奉献、牺牲自我去爱他人的观念,似乎只有这样才是爱的真谛。
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爱自己与爱他人,难道注定是相互矛盾、无法平衡的吗?
就像莫言说的,“世界上的事情,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,你看那天上的月亮,一旦圆满了,马上就要亏厌;树上的果子,一旦熟透了,马上就要坠落。凡事总要稍留欠缺,才能持恒。”
爱或许也是如此,并非毫无保留才是最好。带着这些困惑,我向AI寻求答案,它给出的解释,让我陷入了更深的沉思,原来,爱自己与爱他人之间,存在着一条微妙而关键的界限。
图片
静下心来细细琢磨,越发觉得这句话切中要害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,谈何爱他人?所有的付出都不过是虚幻的空中楼阁。
这就好比一盏没有灯油的灯,自身都无法发光,又怎能照亮他人的路?
莫言曾说:“人生在世,注定要受许多委屈"。
一个人越是成功,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。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,就不能太在乎委屈,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、扰乱你的生活。
你要学会一笑置之,你要学会超然待之,你要学会转化势能。智者懂得隐忍,原谅周围的那些人,在宽容中壮大自己。
只有全心全意爱自己,将内心填满,满溢出来的爱才真实且有力量。
我的朋友晓妍(化名),曾经她为了融入所谓的“闺蜜圈”,不断压抑自己的喜好,盲目跟随他人。
那些闺蜜喜欢名牌包包,即便超出经济能力,晓妍也要咬牙购买;闺蜜们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交聚会,即便疲惫不堪,晓妍也从不拒绝。
长此以往,晓妍不仅经济上捉襟见肘,内心也被无尽的疲惫和迷茫充斥。
她忽略了自己真正热爱的绘画,疏远了真正懂她的朋友。
直到有一天,那些所谓的闺蜜因为一点小事便将她孤立,她才如梦初醒,开始重新审视自己,学习爱自己。
当她重新拿起画笔,找回曾经的快乐时,她发现自己不仅状态越来越好,还能以更真诚的姿态去对待身边的人。
图片
从职场的角度来看,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。同事阿峰为了讨好领导,无底线地接受各种额外工作。
哪怕已经连续加班数周,身体发出抗议,他也不敢拒绝。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、陪伴家人的机会,一心扑在工作上,只为得到领导的认可。
然而,领导并没有因为他的过度付出而格外关照他,反而不断增加任务量。阿峰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,身体垮了,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。
他没有意识到,在爱工作、爱领导认可的同时,也要关爱自己,为自己的付出设定合理边界。
莫言说:“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,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;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,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。”
阿峰如果能明白在工作中也需平衡自我关爱与付出,或许结果会大不相同。
图片
父母对孩子的爱,本应是世间最纯粹的情感,却常因缺乏边界感,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。
我的邻居夫妇,为了让孩子“赢在起跑线上”,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规划一切。
他们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、兴趣班,完全不顾孩子的兴趣和意愿。
孩子喜欢足球,他们却认为这是浪费时间,强迫孩子学习钢琴。孩子的每一步都被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,从学业到未来职业,甚至连孩子未来的伴侣,他们都在心里设定了标准。
他们以为这是为孩子好,却不知亲手剥夺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,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。
孩子在这种窒息的爱中,逐渐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情。
莫言也曾提到,“孩子,这世界上,好多堂堂皇皇的事,都是在黑灯瞎火里干出来的。”
父母或许该给孩子一些自由探索的空间,而不是将爱变成束缚。
图片
爱,绝非无底线的付出,更不是毫无边界的控制。先尽心尽力爱自己,让自己成为温暖而坚定的光源,再以恰当方式去爱别人,尊重他人边界,这才是爱的真谛。
只有当我们在爱自己和爱他人之间找到那个平衡点,才能让爱的天平保持平衡,让生活充满温暖与和谐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